本站讯(团委通讯团 新闻采访部供稿)
做一棵在麦田守护的树
风吹来
风信子甜甜的歌:
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平原上
生长着金色的麦苗
翠绿的穗在风里飞扬
细嫩的根在土里安详
微小的身体里藏着金黄的梦
是那颗青葱的大树
拾起梦的外衣
使秋天为之饰装
风带不走
四叶草幸福的歌声
2017年7月,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精神文明办、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团省委联合签发了“关于招募高校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赴边远农村小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试点通知”,我校积极响应文件精神,立即开展支教志愿者报名选拔工作,最终选定来自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12名大学生组成宜春学院音体美专业支教服务队,并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了新余市分宜新祉中心学校、新余市分宜杨桥新楼小学、宜春市袁州区水江小洞小学和宜春市袁州区楠木荷溪小学四所边远农村小学为支教点。9月7日,我校举行出征仪式,12名支教志愿者赴各支教点开启支教之旅。
岁月嬿婉可回首
支教学生简介:汪燕芳,女,体育学院14级学生,2017年暑假报名成为新余市分宜杨桥新楼小学支教老师。她想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认识到更多彩的世界。
“刚开始去是什么也不怕的,但是去了之后发现许多奇特、或者可以说是恐怖的事件。”汪燕芳说道。在她们刚来时,晚上睡觉的时候总会听到有乌鸦在叫。更让人害怕的是,在这之后,回学校的时候竟然碰到了一个疯女人,还拿着石头追着人跑。因为当地的风俗,村里逝去的人的棺材就埋在学校办公室窗户的正对面。这让她每天都是心惊胆战,但是为了孩子们,她努力的鼓起勇气去克服自己害怕的情绪。
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对新的科目十分感兴趣,除了上课时间、课间课后甚至周末,孩子们都会来找新老师。“特别积极,铁门都被敲坏了。”
在支教老师刚来的时候,新楼小学是没有升旗仪式的,甚至问他们毛泽东是谁,他们都说不知道。所以汪燕芳三个支教的老师一起把这个升旗仪式搞起来了。第一次升旗的时候,附近的村民听到国歌的音乐,都跑过来看,这样,浓烈的爱国情怀就这样从小养成了。
总会有一些小事不经意的触动心中的那份柔软。一天课堂上,一位学前班的孩子说:“老师,我字写的好看吗?如果我的字好看,我能要两颗糖吗?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他们年幼,却也知亲情,有一颗赤子之心。
支教学生简介:黄辉,男,体育学院14级学生,2017年暑假报名成为新余市分宜县新祉中心小学支教老师。他希望以青年教者的身份来到孩子们的身边,教授他们体育,给他们带来欢乐,带去一个崭新的世界。
“支教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带领孩子们在今年的分宜县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中取得冠军。”比赛过程中,尽管孩子们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体形差异太大,但是,在强壮的对手面前,新祉中心小学的孩子凭借着他们比赛前无数的练习和在球场上展现出来的团队精神最终在决赛中赢得冠军。”除此之外黄辉还提到“其实这次比赛胜利的关键是有专业的指导以及大量的训练,这样才有机会让只有几百人的学校胜过有几千个人的学校,这是非常让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确实,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指导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相信这段经历会让孩子们收获颇多。
黄辉除了为他们感到骄傲外,同时也为他们感到心痛。因为偶然间看到微博上关于孩子为什么吃白饭的讨论,于是黄辉想去看看孩子们的伙食状况如何,可结果确让他大吃一惊。他发现孩子们的菜只有萝卜干、萝卜片,有的孩子来的晚就只有白饭吃,甚至有的孩子连白饭都没得吃。孩子们或许早就习惯了,他们默默的吃着,看着没饭的同学,总会去把自己的饭分给这些同学,孩子们的营养状况这么差,所以才导致身体发育速度比较慢。他迫切地希望孩子们的伙食问题能够有所回应,得到解决。
支教学生简介:张恒,男,体育学院14级学生。2017年暑假自愿报名成为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小洞小学支教教师。他希望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并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他们。
“我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我想完善乡村教育,想让这些孩子的童年更加完整、更加美好。”
小洞小学组织了一次询问家长兴趣班意愿的采访,学生们都热情的将张恒带到了他们家里做客,一共有六个学生,到最后一个小姑娘时,天已经黑了,她迟迟不愿回家。张恒当时觉得很奇怪就问她原因,小女孩哭着说:“我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又听不懂,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听到这个回答时心情沉重,他特别能理解这个小姑娘的想法。
孩子们对于知识十分渴望,但却得不到父母的“允许”和外界的“支持”,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换来“允许”和“支持”。
水江镇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全镇运动会,在运动会前夕,张恒亲自带着参加运动会的学生集训,运动会三天中,他每天都和孩子们一起坐车、一起比赛、一起吃饭。最让他感动的是孩子们在比赛中摔倒了也不放弃,好像在他们的字典里并不存在放弃这个词。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团结一心,并且最终取得了17个冠军、10个亚军和18个季军的好成绩。这次比赛不仅拉近了孩子们与张恒的距离,也让孩子们懂得了努力就会有收获的这个道理。现在,张恒在孩子们心里不只是老师,还是朋友。“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引路人,而成为好的引路人却也不容易。”
支教学生简介:闻保林,男,体育学院14级学生。2017年9月到宜春市袁州区楠木荷溪小学支教。他想要让自己的青春无憾,让生命变得有价值。
“当我看到招募大学生支教的文件后,我决定用大学最后一年的时光去做一件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
在去支教的第三天,教师节也乘着九月初的风而至,刚来不久的闻保林也收到了小朋友用彩纸折的花。那天课间,一个小女孩跑到了闻保林的办公室,圆圆的脑袋,眼睛里盛着无限的欢欣仿佛是要溢了出来,献宝似的将几片彩纸做的爱心奉到闻保林面前,翻过那颗爱心,几个童稚的小字映入眼帘:送给体育老师。那感觉,似饮了一瓶柠檬汁,霎时凉爽了那九月夏日里燥热的天。
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眯着狡黠的眸子,手里拿着一把糖,跳着说:“哥哥,这是给你的糖。”闻保林笑着收下了一颗糖。晚上回房间整理衣物的时候,他突然摸到口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了几颗,仔细回想,大概是几个小朋友围着他的时候偷偷塞进去的。
学校没有画运动场地标,闻保林就和一起支教的朋友们自己动手,在学校水泥地上画了羽毛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的地标线,为更好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在游戏中,闻保林迅速和孩子们确立了“革命友谊”,以至于和孩子们做游戏时,小朋友们太激动了,把他的衣服都拉坏了两件。“我现在已经是孩子们的大哥大了。”闻保林眼里闪着自豪的光。
风吹不散眉弯
支教学生简介:朱建奎,男,14级美术教育专业,在新余市分宜杨桥新楼小学支教。他希望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欢乐的课堂。
“就美术教学基础设施来说,其实并不是很好,刚开始来,有的学生连图画本都没有。”朱建奎说:“通过了解,有的家长不愿意买,因为他们认为这门课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令我开心的是,学校是大力支持的。”面对新的起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情。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让朱建奎难以适应,刚开始上课,他的心始终是悬挂着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朱建奎亦师亦友:“刚开始有点生疏,毕竟是新来的老师,但是我经常和孩子们玩、聊天,辅导他们的作业,慢慢的我们就熟悉了,不过,玩与学我是会分清楚的。”国庆前夕,朱建奎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国庆中秋双节的贺卡,朱建奎无意间问道孩子们的父母在哪,孩子们说父母都在外打工,其中有一个女孩偷偷地哭了,问明她哭的原因,朱建奎才知道小女孩的父母离婚了,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朱建奎顿时感到心里是一阵酸楚,无言的忧伤在他的心头环绕。朱建奎摸了摸小女孩的头,用温暖的手告诉她,还有老师在关心你。
支教学生简介:马少波,14级美术教育专业,2017年9月开始在新余市分宜新祉中心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他希望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欢乐的课堂。
“我家在农村,记得上学的时候,也有很多支教的老师教过我们,发生过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所以对支教有一种特殊的情怀。”马少波说,“在支教的文件下发下来的时候,我很果断地就报了名。”于是,在七月的末梢,他带着满腔热情与儿时的情怀开始了自己的支教旅程。
一次课间,一大群孩子围在马少波的身边,扯着马少波的衣袖说:“老师你别走,我们想你一直给我们上美术课!你走了,谁给我们上美术课啊!”看着孩子们恳求的眼神,马少波坚定地说:“老师不走,老师会一直给你们上美术课。”孩子们肯求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
因为马少波教的是美术,所教的内容并不像语文数学英语那样枯燥,所以孩子们很喜欢上这个大哥哥的课。基于孩子们对美术的热情,他在课外又成立了一个美术兴趣班,但是报兴趣班的人数太多,受条件限制,不能给所有学生教学。马少波所教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对画画有着极高的热情,但由于人数的限制,她没被老师选上。女孩因此哭了整整两节课。女孩的泪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支教学生简介:刘可心,女,14级美术教育专业。2017年9月去往宜春市袁州区楠木村荷溪小学支教。她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孩子们喜欢上绘画,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我来自山西,我想通过这次机会去看看离家乡更远的山区的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我想尽自己的全力给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快乐,同时,我也想通过这机会让自己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刘可心说。
刘可心所支教的地方,一周要上14节课。每天放学后她还要教兴趣班的孩子们。由于每天长时间的上课,嗓子超荷运行,有一天,她的嗓子嘶哑得说不出话来了。这让一节课都不愿落下的她十分着急。对于老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嗓子,上课时发不了声就会延缓教学的进度。细心的学生们发现她嗓子沙哑了,也会关心的对刘可心说:“老师,您这节课别讲了,我们自己画就可以,您要好好休息。”看着讲台下一双双关切的眼神望着她,她再次肯定支教是她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更让刘可心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位学生给她带来了他家的金银花,还特地嘱咐她一天多喝几次。虽然只是一袋普普通通的金银花,但给刘可心带去的温暖弥足珍贵。
“我陪你们长大,你们让我成长。”刘可心说。在这段时间的支教中,她看见孩子们正在长大,同时,自己也在成长。在学校的老教师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教学经验,在孩子们身上她也学会了耐心与爱心。“我还得感谢省市区各领导,是他们的关心与支持,让我更有动力。”
支教学生简介:王宇梅,美设学院14级学生,2017年暑假报名成为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小洞小学支教老师。她想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善乡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在支教的路上,王宇梅感到激动而紧张,她设想过与很多和孩子们相处的场景,很期待第一次与孩子们的见面,她反复地组织着自我介绍的语言,手里还拿着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礼物袋子没有离过手,拽的很紧,她希望孩子们都能喜欢。
与王宇梅一起支教的还有两位老师,她们都收到了来自于同学们的礼物。王宇梅收到的是一位小女孩亲手用卡纸做的皇冠和一张小贺卡。贺卡上是一串稚嫩的小字:亲爱的美术老师,谢谢你给我们上课,在我眼中美术老师就像公主一样。这些礼物虽不昂贵但蕴藏的心意却是用什么也替代不了的。这一次王宇梅落泪了。
“学校给我们准备的居住环境是和想象的不一样,但是这些留守孩子们的现状和我想象的是一样的。”她皱着眉,眼里尽是忧伤。在一次家访中,三位支教老师去了一个小男孩的家,小男孩和奶奶一起生活。在院子里,小男孩不讲话,只是默默地帮奶奶收拾捡来的柴火条,小男孩一家热心地给老师们烤红薯。一起去厨房的时候,她看到的是一个很小又很阴暗的屋子,像地窖一般阴冷,一个散发着微弱光亮的灯泡是整个房子仅有的光源。“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这样的家庭条件,所以我们只能加倍努力,尽自己微弱的力量去教好他们,帮助他们。”王宇梅说。“我有时候也会疲惫、劳累,但是天一亮又带着活力与激情继续前进。”
此心安处是吾乡
支教学生简介:王庆艺,音舞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宜春市袁州区楠木荷溪小学支教。
“对于教书育人,刻意的教学效果远不如潜移默化来的深刻,我认为我们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应该就像春天一样,带来希望与快乐。”支教学生王庆艺对我们说道。在赶赴支教学校之前,王庆艺便明白山区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能够通过网络等形式认识外面的世界。
“支教的后半程我为孩子们策划了一次文艺演出,每一个孩子都会参加,这次演出的策划排练用了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效果远远超过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虽然期间困难颇多,但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排练,攻坚破难。”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给孩子们带去了希望,而孩子们却成了他们心中最难以割舍的那一块,支教学校成了他们最不愿离开的地方。
冬雪孕育希望,在漫天之素美中饱经心中的飘然。支教的时间只有一年,马上就要进入尾声了,那种割舍的痛,王庆艺不敢去想象。他只愿孩子们的世界永远美好。
支教学生简介:马阳,音舞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小洞小学支教。
“我刚下车,行李还没拿,就有一伙小朋友跑上来围着我,猎奇又有些害怕,有几个小男孩默默地把我的行李提到了宿舍,当时候我的心被触动了,好像和这些孩子很久之前就相识。”马阳回忆起来到小洞小学的第一天。在第一堂音乐课上,孩子们把钢琴、鼓、镲、号这些“只在课本上出现过的”乐器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站在一边的马阳脸上笑着,心里一阵触动,更加的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作为大四学生,我来到这里学习;作为支教老师,孩子们在我这里学习。我很享受这种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时光,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马阳自豪地对我们说道。
山里孩子究竟有多喜爱音乐,在村小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让马阳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山里孩子生活贫困又单调,“丰富多彩”的音乐实在是“来之不易”。一年的支教时间不长,但是马阳坚信自己能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音乐世界。正如他为小洞小学创作的校歌中所唱“七彩的梦想在这里酝酿”,他愿意为孩子们酝酿梦想,做夜空中一颗指引梦想的星。
支教学生简介:安晓蕾,音舞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在新余市分宜新祉中心学校支教。他想要用陪伴的方式,笃定的往前走。
“我早已做好准备,在乡村小学书写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刚开始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对他比较陌生,不敢说话,只是用一双双眼睛安静的望着他。给孩子们上了几节课后,孩子们就已经可以和老师“打成一片了”。“其实不用去刻意做什么,音乐本身就很有魅力,也很有吸引力,上课也不要太严肃,学生自然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我上音乐课,除了唱歌,还教了孩子们一些简谱。现在他们已经会唱一些简谱了,对于什么调,什么拍子,拍子的强弱,他们都看得懂。课余时间,我们还组建了音乐兴趣班,教他们合唱,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可以唱的出二声部了,而且音准也很好。他们也喜欢上音乐课,总是不愿意下课。”
在任教期间,安晓蕾渐渐了解到,这所小学共有188名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老师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缺少年轻、精力旺盛的老师和孩子们交流;学校有因离家太远住校的学生,学校条件有限,孩子们生活条件也比较差。安晓蕾对留守儿童感同身受,他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支教时间过半,看着孩子们的目光,安晓蕾感到离去的脚步格外沉重。
支教学生简介:徐春波,音舞学院15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在杨桥中心学校(新楼小学)支教 。教学前班至三年级的音乐课(因为这里只有四个年级)
“能为孩子带去更加全面多样的课程,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素养及身心发展,能让孩子做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为了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徐春波放弃了悠闲的大三生活,而是选择了奔波在乡村支教的路上,为孩子们点亮一颗明星。
“孩子们见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好奇吧。” 当时是九月份,徐春波刚从南昌培训回来就去了支教受援地新楼小学,穿着印有支教志愿者的T恤。孩子们就好奇地围在他们身边问他们是干啥的?是老师吗?为什么穿这种衣服?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澄澈地望着你,那是在徐春波印象里和孩子的初次相遇。“第一节课我记得是学前班的,当时就炸锅了,那叫一个能闹腾啊,折腾了半节课。还好我的另一位搭档学体育的他有过代课经验,过来安抚了一下他们就好多了,后来慢慢的就行了。”说起第一次上课的经历,徐春波那是哭笑不得。虽然去南昌培训了但那终究只是培训,真正落实到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毫无支教经验的徐春波无疑令他十分头疼。
提起支教快要结束时,徐春波望着他教过的孩子们笑着说:“最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唱那首我第一次教他们唱的《义勇军进行曲》。”也许彼此的人生路上无法一同前行,但是徐春波愿意化作那颗叫作坚守的明星,守护他和孩子们美好的回忆,一直前进。
后记:当代社会,乡村教育还不完善,边远地区对于音体美课程的需求非常大,对于乡村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完全属于真空状态。但是乡村孩子们的潜力非常大,他们努力、刻苦,在农村小学需要更多的引路人来带领他们成长。对于音体美支教大学生而言,乡村教育需要他们,他们也在乡村教育的建设中不断完善自我。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