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团委通讯团 叶文静 特约通讯员 钟晨珏 供稿)
我碾碎黑夜的纸张,
默默提笔,写下青春和奋斗。
我沉潜到文献的每一个角落,
拾掇知识,求索更好的自己。
个人简介:赖晓群,女,汉族,出生于江西赣州,中共预备党员,宜春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学生,现任15思政班学习委员。本科期间,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赵伟平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曾被评为宜春学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五四表彰社团活动积极分子”。参加“2018年度全国大学生理论骨干培养培训班”被评为优秀学员。在学术方面,已参与教育部在研课题一项、省级以上课题两项,其中,参与教育部课题研究成果已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篇,论文入选学术会议“论文集”两篇。荣获 “2017年江西省首届高校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交流会”学习成果评选“三等奖”,荣获“2017年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荣获“2018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等奖项。
论文简介:
已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调查及其推进机制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提升乡镇基层政府‘善治’能力的实效路径研究”和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村干部职业道德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研
究”两项在研省级以上课题,在省级刊物《沿海企业与科技》、《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公开发表论文三篇。与此同时,论文“我国大学生‘村官’职业道德实践的自律路径”入选2017年中国伦理学大会会议论文集,论文江西省首届高校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交流会。而赖晓群与老师共同编写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调查及其推进机制研究”,其研究成果—《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推进机制研究》已于2018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
尝试,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赖晓群同学的身上少有那种学者般的严肃气质,更多的是明媚的笑容,微微一笑,露出洁净的牙齿,让人很难想象这么一位在严谨地政治时事中探索的人,竟是意外的随和。
“大学不像高中,所有人都奔着高考这个目标,在大学,学生主要是尝试自己和别人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她喜欢尝试,社团实践、学习写论文并发表、考研……每个阶段要做什么事,她可以设定的很清楚。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因为更趋向于学习实践能力,赖晓群同学活跃在班级管理与社团活动中,组织策划了许多实践活动。她在生活上扮演着潜行者的角色,2016-2017学年她在宜春市第三中学高中部实践学习,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同时也在家乡的圆梦教育担任学科辅导教师。她说:“我觉得做任何事都能进步,都能成长,有些事不是你不会做,而是你没有信心,不够用心,更没有决心。”大一上学期,她通常是和寝室集体出行,但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她渐渐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独行者”。因为她觉得,每个人都要习惯规划自己的人生,上大学后,每个人都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设定着未来的目标计划,要学会习惯一个人。
“敢于抓住机会才是进步的开始”
大二下学期开始,赖晓群同学便开启了她论文写作的学习生涯。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问有哪些同学想要学习论文,当时很多人还没有考虑论文写作的问题,但是唯独她默默记住老师这句话,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摸索,一篇四五千字的初稿准备了好几个月。当她将自己的初稿交给老师时,老师说:“不错,很好。”但这仅仅是肯定,写好一篇论文对一个新手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想要发表,也没有这么简单。老师把赖晓群同学的论文提纲全部更改,这也意味着她需要改变思路,重新写过。
于是,她再一次潜入文献著作中学习,在长达四五个月的钻研中,她的手稿已经写满了一百多页宜春学院稿纸。最终在2017年第6期省级期刊《沿海企业与科技》公开发表了处女座论文——《善治思维下基层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现代化》。至此,便打开了她的另一扇学习之门。
赖晓群同学写完两篇论文之后,在江西省首届高校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交流会的中抓住了机遇,而参加这次学习交流会需要提交论文比赛,并且论文的审核十分严格,必须隐去参赛者与导师的有关的信息,进行专家论文盲审。回想起那次的经历,她说:“很多时候你要抓住机会,成功才会临幸你。”最终结果是令人欢喜的,她提交的论文不仅荣获学习交流成果“三等奖”,也有幸入选会议论文集。
然而,在这些论文的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心酸。论文写作并没有那么容易。论文在遣词造句方面,需字斟句酌,初次写论文的人可能会洋洋洒洒仅仅花几天时间就写完一篇,但是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文章的水平和质量根本经不起推敲,在没有大量阅读大量材料之前,轻易下笔,做的再多也是无用功,但如果纯粹是自己的思想拼凑,即使投递出去,在论文盲审阶段可能就会被拒之门外,因为评审文章的都是该领域的专家,一看标题、摘要、提纲,几乎可以判定该论文水平层次。
赖晓群同学在论文写作期间,每天对着电脑看各种文献、资料、专著,一看就是一天,在板凳上一坐也是一天,她认为论文写作一篇论文的写作,积淀的除了耐心,最重要的莫过于两个字:“潜心”。“我在准备考研期间,每天也仍然坚持看资料、专著、文献。经常看到自己的眼睛都肿起来,有时候也会有厌烦到想砸电脑。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翻看了手机,那么下一秒你会发现你可能就找不到自己刚刚看过的地方。如果没有耐性和潜心,或许我就不能够坚持下来,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正因她有着把板凳坐穿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喧嚣,这才有了她一系列论文的发表与更深层次的进步。
撰写论文需要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赖晓群平常喜欢翻阅期刊和专著。在图书馆的期刊杂志阅览室里,赖晓群经常阅读《求是》、《红旗》、《半月谈》、《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等期刊,积淀自己,这也使得她的论文查重率(自己的论文与现有论文重样的比例)非常低。
“我一旦开始了,就不会结束。”
冬天,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天亮得越来越晚。
考研期间,赖晓群坚持每天坚持六点二十起来,到图书馆,找座位、放书,开始学习,一气呵成。六点四十到主教楼背书,晚上在通宵自习室学到十点四十,回寝室洗漱,晚上十二点左右睡觉。赖晓群的大学生活几乎三分之二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有时候读书时声音沙哑疲惫,你会感受到喉头摩擦时的疼痛。”赖晓群同学笑了笑,“你还是要背,你要不停的背,考研路上,你停下来其实就输了。”
准备考研时,赖晓群依旧每天坚持坚持花时间浏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网、思政学者,还有央视新闻,聆听主流媒体的声音,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新要求新形势,沉静学习、扎实积累,这些是提升思想高度的最佳路径,尤其她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更讲究政治性和思想性。
人需要孤独,但也是群居动物。“我们要学习和自己相处,但不能孤军奋战。”
在开始准备考研之初,赖晓群同学与同自己一起努力奋斗的伙伴准备了一本日历,上面写着每天的计划、收获以及反思。她对考研抱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态度,在研究生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她语重心长地对她的伙伴说:“我们既然当初翻开了这本日历的第一页,就绝不能再翻回去了。”一旦开始了,就不会结束。这就是她刻在骨子里的坚持。
赖晓群立志通过研究生考试来继续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梦,掌理想之舵,继续筑梦前行。“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这是赖晓群对《曾国藩家书》中的印象颇深的一句话,也是她的座右铭。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要仰望星空去‘敢问路在何方’,更要脚踏实地去走好‘脚下的路’。所以,她在学习之路上,一直争做先行者,她有规划,有明确的目标,她列出的看似每天三点一线的路线图,却承载着她对学习的无限向往。
如今,赖晓群考研初试已经结束,接下来她将为自己目标院校的复试做准备。她说“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考博士,但是起码现在,我知道,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后记:
赖晓群说:“其实,如何摸索学术论文的写作,是和我们党独立自主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所蕴含的哲理一样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更多地得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小事情也彰显大智慧,关键要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把普通的事情做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注释: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