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青年之建校六十周年专栏】汪明月:曾担任宜春学院学生会主席,现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在读,一个人如何做到每天给自己充电?

发布者:团委通讯团发布时间:2018-10-17浏览次数:153

本站讯(团委通讯团  王晴 钟晨珏供稿)

人物简介——汪明月2009级校友、宜春学院第十一届学生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汪明月,江西南昌人,2013年毕业于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2010-2018年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江西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西省三好学生、宜春市优秀团员、优秀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2010-2011年相继被推荐到中共中央党校和江西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习班进行交流学习。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并录用30余篇论文,其中,SCI或CSSCI检索论文为24篇,包括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ustainability、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科研管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运筹与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研究与发展管理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现担任《Economic Modeling》、《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评论》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匿名评审专家。

走入主教楼,大厅灯火通明,嗡嗡的读书声缠绕于耳,高浮六楼以外。九年前,汪明月也是其中的一员,今夜,他身处北京,在中科院读博深造。

汪明月从无数的科研和会议中探出头来,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交流。从一边修读学位课程一边参与科研项目,到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汪明月这样的生活状态不是时段性的,而是贯彻了他的整个博士研究生涯。

“遇见奋斗的你,遇见幸福的你,只有自己奋斗得来的幸福,才是坚不可摧的。”

汪明月有着典型的理科生思维和科研学者的严谨,这些思维渗透到他的谈吐上,便多了一份逻辑感。他很喜欢分点阐释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的问题,他很认真的从中提取信息量,然后分主观与客观方面,依次分点作答。

和汪明月聊天,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他能很快从你的问题中找到值点,通透的人大抵如此。


学习和工作就是时间和资源的博弈

汪明月的大学生活,不单单是作为一位学习的榜样存在的,第十一届学生会主席,是他大学的标签。“我觉得搞科研和学生工作是一样的。大一,我作为一名干事,我要让自己做好;大二,作为部长,我要从部门的角度看问题;大三作为主席时,我就要统筹兼顾,从大局入手;如今,在国家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子,便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学术研究攻关。”在这个过程中,汪明月一直在往上走,站得越高,看得越全。



大三时,汪明月担任学生会主席,同年,他开始了考研的拉锯战。汪明月最初决定考研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证明:“你所处的位置并不能决定你周围的环境怎么样,更不能决定你不能怎么样。别人给你贴的主观标签,要靠自己撕去。”

带着这样的信念,汪明月考上了南昌航空大学。读硕士时,汪明月和他的导师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那位温文尔雅的老先生建议汪明月继续在更高的学术殿堂深入学习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2016年,汪明月拍下了第一张在中科院的照片。

在汪明月看来,大学时光是充裕的,学习和学生工作并不会产生截然的冲突,相反,学生组织是一张网络,它会带来各式各样的信息。而考研学生要做的,是利用好你身边的考研网络,合理配置好各项考研资源。



当然,人是有惰性的,忙完活动后,很可能会懈怠,合理安排好空隙时间至关重要。在考研期间,一定要抵制住外面的诱惑,这些诱惑可能是来自同学、家里、朋友的,这就需要自身坚定的信念,努力克服自己认为枯燥的知识点,甚至去享受它。享受这一年奋斗的时光,去体会早晨熹微的晨光和晚上图书馆关门时绿茵小道的深幽,然后回忆自己的一天,满满的收获感。

除去自身的主观努力外,考研也需要技巧。自己的实力要和学校匹配,也就是说,要选好学校。汪明月表示,现在许多北京高校有本科生已经开始同老师做科研,于是很多没有接触过科研的人在考研时已经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他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大学阶段参与相关任课老师的科研项目,尝试着公开发表一个学术论文。



如今,汪明月站在象牙塔的顶端,回望过去的辛苦路,满满的获得感。


“我以前认为友情是深重的现在,我觉得是厚重

“两天前,我在大学的室友过来看我了,从南昌,从南京。以前,我一直觉得友情是一件值得怀念的事,而如今,我觉得他变得越来越厚重。十三年了,回忆起来却惘若昨日。”汪明月说,时间与空间的长度非但没有拉远同学之间的距离,反而使心与心之间更近了。



“在学生会的日子亦是如此,我们会约定时间一起春游,在清亮亮的湖水里打水仗。四周春光绿柳,一盈蓝天。十三年,恍然如昨。”
读硕士时,汪明月每天都会夜跑,同学们受到他的号召,在操场上十几号人围在一起,或是聊着自己的一天,或是规划自己的未来。夜晚,微风,和笑声。

汪明月喜欢骑行,他创下的最长骑行记录是围着鄱阳湖湖岸线骑行一周。其实,汪明月有一圈子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故事,但是平淡而绵长。大学的时候和所有人一样,一起吃饭、喝酒、打闹。回忆起和兄弟一起的岁月,那时是青春,是汗水,是拼搏。“高雷亮是我一特好的朋友,他在我硕士学校附近工作,我每天晚上去找他,和他聊天、和他一起啃甘蔗、吃柚子。”汪明月说,“他支持我科研,帮我把文献都打印出来,资助我发表论文,这些都是不图回报的。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去年来北京玩了一次,我们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这些都是生活的烟火。”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君子之交绵长如虹。


母校,建校六十周年,生日快乐!

“感觉到学校与社会的差别,这里没有像同学兄弟那样的包容理解。通过这两个月,我觉得我的大学才圆满。挥手告别,不舍毕业,不知道未来的研究生学习是否会和本科那样开心。不管怎么样都要容忍,要笑对一切批评与误解。”2013年7月22日,毕业在即,汪明月在QQ空间写下了自己的对过去的怀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回首过去光阴斑驳,汪明月说过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恩。 感谢宜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余新卫以及梅润娥老师、刘斌老师的教导。他们常常引导我,授我以渔;感谢团委组织,将自己作为一名旗帜立在学生之中;感谢专业老师对自己的引导;感谢师兄师姐在考研时提供给自己的宝贵资源。

汪明月依旧记得自己考研时,学校的图书馆还没有空调,正值夏天,又闷又热,刘斌老师就会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交给他,因为办公室有空调,因为办公室里更方便备考。

如今,宜春学院建校周年,汪明月十分遗憾没有机会回到母校庆生,但他每次看到母校的优秀校友和优秀事迹时,都会在空间自豪地转发。
“我很期待回到母校时,母校是何等模样,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做一次学习和工作经历分享,奈何时间总是不允许我这么做。”汪明月说。

“如今,国家全面转型升级,母校也紧跟国家的步伐,乘风破浪。生为学子,昂首自豪,更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