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学生通讯员 彭倩雅 喻轮奇)“在听革命烈士的后代们讲英雄的故事时,心里深深被触动了,烈士中的大多数......”这是宜春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徐俊怡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的一段话。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少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7月11日至15日,宜春学院“忆峥嵘岁月,传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听红色故事,扬革命精神
实践活动的五天时间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天台镇的四个村庄,一共采访了12位革命烈士的后代,听他们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先烈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畏牺牲英勇抗战的故事。从先烈后代们的讲述中大家得知:大多先烈在没有结婚生子的情况下,就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事业;还有不少家里是佃农,并不是受地主强迫加入革命,而是自己主动放弃一切,加入到革命事业中去;甚至还有一位先烈在湘江战役中腿部中枪受伤,一路乞讨回到家乡,返回家乡后又投身于二次革命,继续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先烈们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受感动,成员冷兆宇说道:“听了这些烈士的革命故事,我深切领会到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在艰难的革命岁月中他们不顾自我牺牲、英勇战斗,冒着随时被杀害的风险,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出生在和平年代我们,要时刻牢记他们做出的贡献,并且将他们这种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爱党爱国的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走红色遗址,寻红色记忆
山洞、炮台、古樟树、陵园……一处处旧址,一条条山路,都承载着一个个难忘的故事。12日上午,成员们一同探寻当年王震将军秘书王文浩的养伤洞,接下来的几天成员们也陆陆续续地探寻了好几个山洞,这些山洞在当年被红军用来藏粮食、藏枪支、养伤,每探一次山洞,成员们都要走过杂草横生、充满崎岖的山路,炎炎夏日的高温天气和荆棘遍布的险要道路,让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到了红军作战时的艰辛和不易。团队成员刘伟鹏感叹道:“近40度的高温天气让我们难以忍受,再加上遍地荆棘的崎岖道路,实在难以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们的奋斗时光是如何度过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继承和发扬先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传红色精神,献青春力量
14日,团队成员前往天台镇流佳源村,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为当地小朋友开展以红色故事、安全教育、书法体验为主题的知识课堂。红色故事课堂以小萝卜头、张海娃、王二小三位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为例,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和少先队队员在这一关键年份与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向孩子们传递红色革命精神;安全教育课堂主要讲述防溺水和预防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通过动画视频方便孩子们理解、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同时实践团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防疫包,希望小朋友们暑假期间重视自身安全,加强自我防护;书法课堂现场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了毛笔字的书写练习,在书写“党”字时,孩子们眼中闪着坚毅的光芒,一笔一划彰显着孩子们对党、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实践团成员余杉说道:“小朋友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而我们已经是青年大学生了,可以运用自身所学来让小朋友们了解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并且带领他们一起学习红色知识,感悟红色精神的力量,在今后我们都会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踏上一片片洒满热血的土地,走遍党走过的每一处足迹,才能不断深切感悟先烈们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们将会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沁湖青年也当听党话、跟党走,铭记历史,努力学习,珍惜好这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繁荣昌盛,用行动将这一份信念传承,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编辑:彭倩雅
一审: 甘点江
二审: 汤林海
三审: 张 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