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学生通讯员 陈赛 钱梦 梁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7月16日,宜春学院“乡约靖安青春行,践行使命勇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靖安县博物馆、娃娃鱼研究所参观。
探寻生态“活化石”江西大鲵
研究所室外水池里分布着用鹅卵石堆砌而成小水沟。“这些‘小水沟’看似普通,其实是娃娃鱼成功繁殖的关键。我们用卵石洞穴模拟娃娃鱼喜爱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在这里繁殖产卵,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仿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道。
除了室外养殖池,研究所还设有地下养殖池。进入地下养殖池,只见一尾身长1.6米的娃娃鱼正缓缓在石头缝隙间移动着,激起一圈圈水波纹。实践团成员们都被这只“巨大”娃娃鱼所惊叹。除了体型巨大的成鲵,其他池里还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种鲵、幼鲵、稚鲵。成员纷纷感叹到靖安在保护研究和繁殖生态物种方面的用心守护。
“在我们这里拥有全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大鲵纯种种群——江西大鲵。”在科普馆,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大鲵在药用、科研、观赏和工业制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靖安县早在1972年就开始调查大鲵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并于1974年建立娃娃鱼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政策调整,极大改善了当地娃娃鱼的生存状况。研究所内满墙的荣誉,便是靖安县政府紧抓娃娃鱼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最好证明。
探索历史“遗迹”
李洲坳东周墓葬遗址
为全面加深青年学生对中华文明历史的认识,深刻领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实践团成员们前往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墓葬遗址陈列馆,探索古墓背后的秘密。
“李洲坳东周墓葬共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在这些展品中,出了‘天下第一剑’‘天下第一扇’‘天下第一席’三个“天下第一”。更有金龙神徽这一中国考古历史中同时期体量最大、结构最为繁复的金器,曾吸引多位国家级的专家赴本地参与墓葬发掘,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先秦人类学研究的空白,意义重大。”经工作人员的介绍,成员们从巧夺天工的人工造艺中,窥见中华文化的灿烂一角,寄寓深厚悠远的历史。
从娃娃鱼研究所到靖安县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靖安县在生态保护、传承文化上的坚守与担当,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未来,实践团成员们将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生态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笃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编辑:占慧芳
审核:张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