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团红 实践红丨2025年宜春学院学子暑期返家乡的故事②

发布者:赖涛发布时间:2025-08-13浏览次数:11

本站讯(学生通讯员 孙佳晴)蝉鸣渐起,暑气渐浓,当夏日的风拂过熟悉的街巷,“返家乡”的号角已悄然吹响。

家乡是成长的起点,是魂牵梦萦的港湾,更是蕴藏无限可能的实践舞台。这个暑假,我们再次背起行囊,回到那片承载着记忆与温情的土地——去看看家乡的新变化,去听听父老乡亲的心声,去用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为社区服务添一份力,为乡村振兴献一份智,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药学院

24级生物制药3班彭吟歆

工作岗位:万年县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助理、科学普及部干事

在科学技术协会实践的过程当中,我走出书本,将理论融入家乡服务,触摸到家乡的实际需求,也明白“科技为民”的意义。我从琐碎工作中学会耐心,在科普活动里感受知识传递的温度。志愿服务更让我明白,微小行动也能传递大爱。作为大学生,未来我愿继续做科普的接力者,用所学回馈家乡,让科学之光温暖更多人。这段经历,是成长,更是与家乡双向奔赴的珍贵旅程,激励我未来继续用行动点亮科普之光。





马克思主义学院

24思政1班崔娜娜

工作岗位:实践志愿者

在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我于志愿服务岗位参与工作,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爱心辅导作业”活动。期间,我与返乡大学生共同细致查看孩子们的作业,针对他们遇到的难题耐心讲解解题方法,鼓励他们主动攻克问题;同时欣赏并肯定了他们的书法作品。看到孩子们因这份来自家乡的关怀而展露笑颜,我深切体会到,返乡实践中的点滴付出能为家乡的孩子们带来温暖与力量,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成长路上与家乡同频共振的珍贵收获。





临床医学院

24临床5班袁梓祯

工作岗位:宜春名星医疗美容门诊部

美容皮肤科医生助理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跟随医生学习美容仪器的使用,面诊顾客的皮肤状态,辅助医生进行美容项目,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相结合,提升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在跟随医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如何更好地与顾客沟通交流,如何在如注射类项目的操作过程中缓解顾客紧张害怕的情绪,我从而意识到需要提高我的人际沟通能力。 

通过观察企业运营模式,我更加理解了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职责要求,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在专业知识,职业规划方面的不足。这段经历让我明确了未来的学习方向,并积累了宝贵的实习经验。未来,我将继续提升相关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求。


外国语学院

24英师3班刘敏

工作岗位:图书管理员兼

下乡活动阅读推广人

这次志愿活动主要是为读者带来一场温馨、舒适且有趣的阅读体验,切实每位读者的需求。我主要负责图书馆新书上架,书籍整理,以及下乡活动的活动安排,给小朋友上课,陪小朋友读绘本,做游戏。在这次活动中,和小朋友相处,每一次读绘本的互动,都能收获纯粹的快乐;陪他们玩游戏,会被天真感染,找回简单的幸福感;给他们上课,在教与学中,既能锻炼耐心与表达,也能从他们的视角发现世界的新奇。这些瞬间,悄悄治愈着生活,也让人更懂爱与包容。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4网媒1班谢思源

工作岗位:支教老师

在会昌县青苗成长暑期成长营的支教经历,让我收获满满。我们主要的支教对象是流动、留守及困难儿童。面对不同情况的孩子们,我学会了用更耐心的方式沟通——给内向的孩子多一些鼓励,为活泼的孩子设计互动游戏,帮有困难的孩子补齐知识短板。

在备课、授课、陪他们做游戏的日子里,孩子们的笑脸是最好的回馈。这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更让我懂得了责任与包容。看到他们眼里的光渐渐亮起来,我真切感受到微小付出也能带来温暖力量,这份经历会一直激励我传递善意。





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

23计外2班李雨潼

工作岗位: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志愿者

在两周实践里,我参与红色传承活动、关爱留守儿童与老人、体验农耕及产业调研、助力社区安全宣传 。这些工作让我深知红色精神的厚重,懂得关爱他人的意义,也明白乡村发展与基层治理的不易。这段经历让我成长,更坚定用行动为社会添彩的决心,期待未来继续践行志愿,传递温暖。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24园林1班章雅琳

工作岗位:暑托班志愿者

我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暑托班里当一名志愿者,耐心陪伴孩子们,助力其成长,协助班主任维护课堂纪律,检查并且进行辅导小朋友每天带来的暑假作业,正因为如此,不仅培养了我的耐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换位思考,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这段时间,更加加强了我为社会服务的态度和决心,学会了更好地倾听和表达,同时,我也逐渐走出了学生视角的单一认知,开始以更现实,更务实,更有温度的方式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多重含义。





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

23大数据班张虹鑫

工作岗位:翰林社区志愿者

通过案例手册和个性化话术,上户向 “一老一少” 普及诈骗防范知识;开展防溺水教育,发放告知书并演示自救与救援技巧,强化家庭安全意识;推进垃圾分类宣传,讲解分类标准并协助更新垃圾桶标识。

我在实践中,既感受到居民对安全与环保知识的需求,也意识到自身在沟通技巧、专业深度上的不足。此次经历让我明白,基层服务需精准发力,未来会持续学习提升,更好地为社区贡献力量。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24园林1班赖启灵

工作岗位:安全知识宣传员

我在宣传岗位主要负责安全知识讲解、入户查消防,紧盯逃生窗、煤气罐、热水器隐患。劝戴头盔、宣交规,守好出行安全线。清社区卫生、巡河防溺,护家园洁净与平安。反诈宣传中,老人们的认真让我暖心。这些事虽细碎,却连着万家灯火,累并充实着,更懂责任二字分量。






从校园到故土,把书本里的知识,变成田间地头的实践,用镜头捕捉街巷新颜,用文字记录乡音故事。返家乡的意义藏在每一次俯身倾听里,这份实践让青春与乡土相连,既见证了家乡变迁,更懂得了“担当”二字的分量——原来反哺家乡,从来都在每一份具体的付出里。

编辑:李昱辰

一审:甘点江

二审:汤林海

三审: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