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与妻书》

发布者:团委通讯团发布时间:2017-06-11浏览次数:178


邹宇霆

年少时就多次读过林觉民的《与妻书》,少时心智尚未成熟,只肤浅的为两人凄婉的爱情而感伤,现今年岁增长,在读,已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家国大义的震撼。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生在如今福州最昂贵的地段-三坊七巷。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然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1911年,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临行前回家探望了父母和妻子陈意映,跟家人说学校正在放樱花假。当时陈意映已经怀孕。林觉民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了《与妻书》。

很多人都曾经面临选择,在家和国中。有的人选家弃国,缩于一方之地,甘于逃避,而林觉民选择了大义,国若不存,家亦不复存焉,更何况妻子的肚子里还有他未出世的孩子,他爱妻子,也爱这个国家大义,慨然赴死而不顾,全然是因为他心中有大爱。于今看来,应是无数青年应该看齐的精神。

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的两广总督张鸣岐这样评价他: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