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3-20浏览次数:30

各高校: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在校大学生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而奋斗引导和激励全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切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决定联合举办第十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比赛。

一、比赛宗旨

崇尚科学 追求真知 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二、组织机构

比赛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主办,江西财经大学承办。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主办单位决定成立第十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组织委员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江西财经大学团委具体名单见附件1)

组委会聘请有关科研机构具有高级职称、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各高校应分别成立相应的竞赛组织机构。

三、参赛对象

2013年7月1日前在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的江西省高等院校(含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包括民办高校)就读的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四、参赛作品

1.申报的作品必须是2013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参赛作品申报分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3)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4.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5.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中,每篇学术论文8000 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15000 字左右,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6.鼓励申报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或已申请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

7.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8.各高校申报的作品数额分配表见附件2。

五、评判标准

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各高校自行组织对作品的资格审查和初评,省级评审委员会进行预审、终审并提出奖励名单。

省级评审中,三类作品分别按报送作品总数的70%确定获奖数,再按获奖数的3%、8%、24%、65%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奖励等次。以作品报送数和获奖数为基础,以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在参赛高校中设立30%左右的高校优秀组织奖。

六、工作步骤

1各高校竞赛、初审、组织申报阶段2013年4月20 日前

各高校成立由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学生会等单位牵头的参赛协调小组,确定本校参赛组织实施计划,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组织和指导学生申报、参赛,并按章程规定对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学生申报作品进行初评,于2013年4月20日前按分配作品数额向省组委会申报作品参加全省竞赛。

作品寄送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财经大学团委(蛟桥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2,邮编:330013

联系人:付艳、易红全,联系电话:0791-83816574,传真:0791-83816071QQ:576898558付艳)、1013492399易红全

2省级预赛和参展准备阶段(2013年4月下旬)

2013年4月下旬,由省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评审,各高校按省组委会要求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工作。

3省级终审、展览、表彰阶段(20135月下旬)

各学校报到和完成布展工作,举办作品展览。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终审,并由作者进行答辩或展示。同时组织优秀作品的展示交流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让洽谈,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校际交流,并进行总结表彰,同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比赛。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要成立校级“挑战杯”竞赛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活动扎实推进。要进一步发挥“挑战杯”的品牌效应,积极推动“挑战杯”竞赛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不断扩大“挑战杯”的社会影响。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工作机制建设,努力形成领导重视、参与广泛、运转顺畅、成效显著的工作机制。

2精心组织,加强指导。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挑战杯”的组织联络工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资、技术支持,指导和帮助学生按申报要求严格履行参赛手续。要切实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这项活动,积极帮助学生联系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聘请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评估和遴选。学校应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要采取有效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赛兴趣,通过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和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等方式,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3广泛发动,营造氛围。要以本届“挑战杯”竞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宣传力度。要主动联系和协调各新闻单位,充分利用校内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工作简报,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报道工作,使广大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挑战杯”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主动、积极地参与“挑战杯”系列竞赛,成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各校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机制建设情况、组织参赛情况以及宣传报道情况,将作为评选高校优秀组织奖的重要观测内容。

为了加强交流,强化服务,密切与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共享“挑战杯”比赛相关内容今年开通QQ 群:229573675(江西13届挑战杯、飞信群(江西13届挑战杯,请各高校必须安排一位专门负责联络的同志加入群中。

附件:

1.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组织委员会成员名单

2.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作品数额分配表

共青团江西省委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西省学生联合会

                        2013年3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