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的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21浏览次数:72

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各高校团委:

为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群团组织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的重要要求,围绕全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四维工作格局,团中央学校部将在高校共青团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始终坚持将团支部工作和建设放在最基础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着力破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重点难点问题。依照《团章》有关规定,结合近年来有关工作探索实践,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施范围

本方案中的基层团支部主要指全国各高校的学生团支部(总支),包括班级、社团、活动项目、实验室、宿舍等各类学生团支部(总支)。

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将长期实施。今年全面启动后,2016年将适时对初期工作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就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党建带团建。争取高校各级党组织重视,将团支部的活力提升作为党建带团建及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指导、支持团支部建设和工作开展。

2. 强化问题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着力解决团支部功能虚化弱化,凝聚力、影响力不高,团员教育管理的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3. 突出时代特点。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团员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等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理念、内容、方式带来的影响,谋划和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

4. 尊重团员主体。将激发团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作为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源泉,组织支部活动请团员学生一起设计、动议支部大事请团员学生一起决定、开展支部工作请团员学生一起参与、考评支部绩效请团员学生一起评价,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团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基本目标

1.提升组织的运行活力。通过加强和改进团支部的基础团务管理、队伍建设和必要的制度建设,促进团支部的组织运转更加规范、顺畅。

2.提升工作的开展活力。通过明确团支部的工作职责和功能内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促进团支部的工作开展更富针对性、实效性。

3.提升团员的参与活力。通过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创新团支部的设置方式、成员配备,促进更多团员学生积极参与、推动团支部的工作和建设。

四、主要内容

(一)基层团支部在“活力提升”工程中的职责和任务

1.围绕提升组织的运行活力方面

1)强化支部覆盖。在巩固传统班级建立团支部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学生社团普遍建立团支部,同时鼓励创新探索建立活动项目、实验室、宿舍等各类学生团支部,鼓励探索网络建团的有效方式。

2)做实基础团务。规范团员发展,按规范流程积极发展团员;严格团费收缴、使用,加强收缴登记、使用公示;加强团员教育管理,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争取党组织支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推优入党”候选人全面考察、充分评议,形成团支部意见,并由团员大会讨论通过。

3)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团支部及支委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建立健全团支部建设和工作的经验总结、知识传承等机制;创新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明确团员大会、支委会、团小组会的议事范围和决议权限,严格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提高团课的参与面、吸引力;创新团日活动的形式载体,紧密结合团员学生兴趣特点进行策划设计,提高活动的育人实效。

4)理顺班团关系。突出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结合支部实际,理顺团支部与班委会关系,发挥团支部模范带头作用;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运行、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班团工作决策机制,评奖评优、人员推荐等重要事务须经支委会通过,由团员学生大会决定。

2.围绕提升工作的开展活力方面

1)明确职责功能。落实上级团组织要求,根据支部特点,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常规性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相结合,明确支部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团建团务、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职业发展、网络宣传、文体活动、互助帮扶、推优入党等方面);强化品牌建设,继承本校本院系本班级优良传统,建设团支部工作品牌项目体系,谋求特色发展。

2)做好新媒体工作。加强支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信息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学校、院系工作,科学设置主题,引导和鼓励团员学生为促进学校发展、优化自身成长环境等建言献策;推动每名支部成员成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在网络中积极发声,传播和弘扬正能量。

3.围绕提升团员的参与活力方面

1)扩大支部民主。按照团章规定,保障团员权利、按时定期换届,高校基层团支部一年换届一次,学生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严格支部委员任期制度,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任期一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团支部换届实行差额选举,支部书记不指定候选人,通过公开竞争、民主选举产生;保障团员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支部成员对工作开展、推优评奖等事务的话语权。

2)合理设置支委。在传统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成员设置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需要,改革支部成员构成,可与班委会成员一体化统筹设置,适当增加实践委员、网络委员等委员设置和数量,并可面向创新创业、职业发展等领域设置委员;厘清工作职责,明确支部委员会、支部成员在支部职能履行和工作开展中承担的具体责任。

3)联系服务团员。加强支委与支部成员的联系,关心困难同学,及时了解、积极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利益诉求,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支委或支部成员与各类困难同学进行结对,通过服务贴近同学、团结同学、引导同学、赢得同学;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学校、院系党政和上级团组织联系同学的桥梁纽带。

(二)高校、院系两级团组织在“活力提升”工程中的职责和任务

1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党建带团建的制度政策落实,争取学校党政支持;推动将团支部建设纳入党建考核,将团建和党建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健全督导检查通报制度;明确党组织指导、支持团支部工作责任,为团支部活力提升提供必要场所、时间、经费等资源保障。

2强化工作指导。结合学校及院系实际,明确团支部工作职责,提供工作项目、载体、资源等支持;关注学生成长、就业核心需求,发挥育人价值,强化团支部育人作用;以推进“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为依托,记录支部成员参与团支部活动的成长经历,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团支部评奖评优、推优入党和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评价的重要依据。

3拓展基层阵地。按照“组织随着青年走,团在青年群体建”的原则,根据青年学生聚集特点,在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推进社团建团、公寓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新型建团模式;强化班级团支部教育、管理、服务功能,发挥团支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临时团支部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团建工作实效。

4加强工作协同健全团教协作机制,加强与宣传、教务、学工等部门协同,形成合力,为团支部“活力提升”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校内外、院系内外支部共建、联建,健全团组织内外协作机制,为团支部“活力提升”提供资源支持;加强校、院系团组织指导力度,制定细化校、院系团组织指导团支部建设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及考核办法,为团支部“活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5开展指导培训。建立健全各级团组织加强基层团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以校、院级团组织培训为主体,面向团支部书记、支部成员,定期进行党的理论、团的知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轮训;组织开展基层团干部“健康成长大讨论”,锤炼工作作风;加强工作交流,健全信息沟通、经验分享、工作观摩、活动合作等机制,促进上下级团组织之间、基层团支部之间的互动交流。

6完善考核机制。明确校、院系团组织责任,强化督导考核,形成团支部“活力提升”有部署、有指导、有检查、有考核的工作氛围和机制;优化考核方式,细化考核办法,加大对团支部工作指导和评价考核力度,建立支部、支委工作述职评议机制,推动支部工作开展规范化、制度化、有形化、经常化。

五、工作要求

1.高校共青团各级团组织要把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与学习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共青团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加强研究谋划和系统设计,目标层层明确,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

2.各省级团委学校部要根据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特别是在抓好基础工作、推进重点突破、强化督查指导上下功夫。

3.各高校团委及院系团委(总支)要结合本校、本院系中心工作,在加强分类指导、强化服务供给、优化工作环境上动脑筋,明确团支部“活力提升”的目标任务、具体举措,争取各类资源,为团支部“活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基层团支部要结合支部特色和专业特点,在查找存在问题、服务团员学生、厘清班团关系上想办法,切实提高团支部工作和建设的覆盖面、影响力。

4.团中央学校部及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将强化宣传引导,发挥榜样作用,加强典型选树,挖掘、提炼先进经验,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手段,推广好经验、分享好做法,营造实施“活力提升”工程的浓郁氛围。同时,加强指导督查,抓好工作落实,坚持规范,确保质量,彰显特色,努力形成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团中央学校部、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各高校团委要以创建“活力团支部”为载体手段,推进工程实施,树立优秀典型,宣传先进经验;团中央学校部将于2016年进行阶段总结期间,遴选一批“活力团支部”。

有关实施情况请及时反馈报送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

 

团中央学校部

2015930